李晓霞,女,来自山西
长治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,主任医师,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,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,山西省名中医赵永强第一批师承弟子,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导师。
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病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不孕症、先兆流产、复发性流产、痛经、崩漏、宫外孕保守及手术治疗、男性少弱精、更年期综合征、产后病等疾病。发表国家级、省级论文十余篇,参与著作编写两部!
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,有安神定惊解郁的功效,适用于以胸满、烦、惊、身重为特征的疾病。
《伤寒论》59条:伤寒八九日。下之胸满烦惊。小便不利。谵语。一身尽重。不可转侧者。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。
《伤寒论》107条:伤寒八九日下之。胸满烦惊。小便不利。谵语。一身尽重。不可转侧者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
适应症:以自觉症状为多,但体检无明显器质性改变。大多伴有睡眠障碍,多噩梦、易惊,有不安感,食欲不振,意欲低下,乏力,畏冷,大便或秘或泻,或有关节疼痛。
病例分享一 :更年期女性胃脘部不适感病案主诉:头晕,汗出,烦躁
病史:2023-2切除全子宫切除,晨起头晕、恶心不适及咽部物感,易醒,口干。
体征:右脉沉缓,左脉沉细,舌淡黯苔白腻。
初步诊断:女性更年期综合征
中医诊断:绝经前后诸病
方药如下:柴胡12g 、姜半夏12g、党参15g、厚朴20g、茯苓30g 、紫苏梗15g、煅龙骨15g、煅磁石15g、桂枝15g 、炒白芍15g、葛根45g、石菖蒲15g、郁金15g 、炙黄芪30g、仙鹤草30g 、浮小麦30g、干姜5g
5剂水煎服2次/日
复诊:出汗较前缓解50%,晨起头晕较前70%,心慌,咽,异物感消失,嗜睡,夜间醒后可以入睡。尿常规:隐血(2+)。下腹部两侧困坠不适。
方药如下:
柴胡12g、姜半夏12g、党参15g、厚朴20g、茯苓30g、紫苏梗15g、煅龙骨15g、煅磁石15g、桂枝15g、炒白芍15g、石菖蒲15g、郁金15g、炙黄芪30g、仙鹤草30g、浮小麦30g、干姜5g、荔枝核15g、橘核15
5剂水煎服2次/日
三诊:出汗较前缓解75%,晨起头晕基本消失,偶有烦躁时心慌,偶有咽干,睡眠佳,乏力。下腹部两侧困坠不适较前缓解解。遇凉后,脖颈部不适感。
方药如下:
柴胡12g、姜半夏12g、党参15g、厚朴20g、茯苓30g、紫苏梗15g、煅龙骨15g、煅磁石15g、桂枝15g、炒白芍15g、葛根30g、石菖蒲15g、郁金15g、炙黄芪30g、仙鹤草30g、浮小麦30g、干姜5g、荔枝核15g、橘核15g、黄芩5g
5剂水煎服2次/日
四诊:停药后出现出汗较上次稍有增多,颈部出汗,一出干容易烦躁、心慌,睡眠佳。小便频数,量少。(1月后复诊)
方药如下:
柴胡12g、姜半夏12g、党参15g、厚朴20g、茯苓15g、煅龙骨15g、煅磁石15g、桂枝12g、炒白芍12g、葛根45g、黄芪60g、黄芩10g、黄柏10g、当归10g、生地黄12g、熟地12g、山茱萸12g、五味子9g、北沙参15g、麦冬20g
5剂水煎服2次/日
病例分享二患者:李萍英,女,年龄:55岁
主诉:胃脘部不适10余天
现病史:胃脘部嘈杂不适10天,连及下腹部不适,伴腿困乏力不适,伴腰部酸困不适,睡眠尚可,大小便正常。近日在和平医院检查提示:可能焦虑。平素有害怕感,容易紧张。
体征:右脉沉缓,左脉弦细,舌淡红苔白有唾液线。
初步诊断:女性更年期综合征
中医诊断:绝经前后诸病
方药:北柴胡24g、姜半夏9g、党参15g、黄芩10g、淡豆豉12g、炒栀子6g、桂枝15g、茯苓15g、甘草20g、浮小麦120g、煅龙骨15g、煅牡蛎15g、煅磁石 15g、葛根30g、百合10g、乌药10g、桑寄生15g、独活15g
3剂水煎服2次/日
复诊:口服上方后精神好转,乏力缓解50%,伴腰部酸困及背部酸困不适,胃脘部稍有烦躁,害怕感缓解50%,紧张感缓解50%。
方药:
北柴胡24g、姜半夏9g、党参15g、黄芩 10g、淡豆豉 12g、炒栀子6g、桂枝15g、茯苓15g、甘草20g、浮小麦120g、煅龙骨15g、煅牡蛎15g、煅磁石15g、葛根 50g、百合12g、乌药12g、桑寄生 15g、独活15g、杜仲15g、六神曲15g、牛膝10g
3剂 水煎服 2次/日
之后随访未再复发。
10个月后患者因情绪刺激症状再次反复,同样用上方5剂后,症状消失。
感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古代的脑病方,对许多精神神经心理疾病常用较好的疗效。使用本方,抓住“胸满”、“烦”、“惊”、“小便不利”、“谵语”、“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”等经典方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